2023年4月14日下午,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志立教授应我院农业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方向带头人胡建东教授邀请到我院作了以“电磁材料仿真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为题的学术报告。电气工程系部分老师及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林教授从电磁场理论中的时域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先后介绍了计算电磁学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的基本工作原理、色散介电模型仿真、电磁和光学材料仿真以及若干FDTD仿真案例等内容,同时分享了他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电磁仿真领域的研究工作。报告紧扣学术前沿性和技术先进性,对FDTD方法中的各类复杂色散介电模型、各类电磁和光学材料以及激光与磁化等离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最新仿真算法和核心技术进行了重点阐述。


林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向师生们讲解了他在电磁材料仿真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林教授在计算电磁学仿真算法和技术开发领域研究成果丰硕,报告内容精彩,讲解透彻热情,深深吸引了现场师生,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良好反响。师生纷纷表示林教授所作的学术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对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诠释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打牢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专家简介:
林志立,男,1980年生,华侨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计算电磁学、计算光子学、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激光测速测距技术等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科研项目15项。现为国际SCI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hysics》编委,IEEE、OSA和SPIE Senior Members,在OE、OL、JLT、IEEE TAP、IEEE PTL、IEEE MWCL、JOSA-B、AO、OC、物理学报、光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9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件,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独立或参与撰写著作3部。2015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并获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21年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
林志立,男,1980年生,华侨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计算电磁学、计算光子学、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激光测速测距技术等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科研项目15项。现为国际SCI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hysics》编委,IEEE、OSA和SPIE Senior Members,在OE、OL、JLT、IEEE TAP、IEEE PTL、IEEE MWCL、JOSA-B、AO、OC、物理学报、光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9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件,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独立或参与撰写著作3部。2015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并获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21年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